查看原文
其他

八个贡献点!北地“双一流”建设周期最具显示度的贡献一览!

迈上新台阶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-10-07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围绕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目标,以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,大力实施落地行动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加强大学文化建设,在深化改革、服务需求、开放合作中加快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,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,攻坚克难,锐意进取,全面完成2016-2020年“双一流”建设周期目标,并形成了最具显示度的八个贡献点,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。


开创金属稳定同位素研究

岛弧系统和大地幔楔系统碳循环圈模式

团队合影

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金属稳定同位素(Mg-Zn)示踪深部碳、氧循环研究,研发了高精度Ca、Cr同位素测试分析方法和同位素双稀释剂优化数值模拟技术,创建了岛弧系统和大地幔楔系统两个深部碳循环圈模型,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主流期刊。


大陆科学钻探取得突破

“地壳一号”万米钻机

松科三井开钻仪式现场

在松辽盆地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,是全球首例打穿白垩系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,实施了两井四孔万米连续取芯,突破了超高温钻探和大口径取心等关键技术难题,创造了深部钻探技术多项世界纪录,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和建国70周年成就展,相关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。


领衔国际大科学计划

我校承办2019深时数字地球(DDE)国际会议

成秋明院士做主题报告

王成善院士和成秋明院士等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,联合创建了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(IUGS)批准和推动实施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:“深时数字地球”(DDE)。建立了DDE的国际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和组织架构,形成了中方主导、全球参与、合作共赢的新格局,推动大数据时代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。


创立奇异性理论

奇异性理论成果应用分布图

奇异性地质过程定量模拟与预测

创建奇异性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,提出“分形密度”新概念,建立“密度-尺度”分形模型,突破覆盖区和深部矿产预测中弱信息提取、复合叠加信息分离等矿产预测难题,成功应用于对板块运动相关极端事件的定量刻画和分析,指导20个国家31个重要成矿区(带)找矿突破。


提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

“复合成矿系统”理论成果

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二等奖

三江特提斯复合成矿系统

面向西南三江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的国家需求,聚焦制约找矿突破的理论和技术难题,创新性提出“复合成矿系统”理论,揭示三江增生-碰撞-转换复合造山成矿机理,建立成矿-找矿模型,指导实现大型铜多金属矿和超大型金矿找矿突破,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


研发采选冶全固废

减量化、资源化填充技术

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正式启动

姚俊教授(左二)与

匈牙利Gyula Zaray教授(右一)合影

姚俊教授与匈牙利Gyula Zaray教授合作,发展了我国特色的有色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理论,研发了三项有色行业固废减量化、资源化与污染控制技术。


服务生态文明建设

主持制定的行业规范

中煤平朔矿区复垦土地生态产业区

阿尔山地质公园石塘林野外考察

构建“理论方法-工程技术-试验示范-标准规范-监测监管-推广应用”一体化互检平台,建成土地复垦示范区5万余亩,制定行业标准10项,指导全国矿山土地复垦工程;主持制定我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等行业规范13项;主导《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》的编制,主持和指导40多个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(含矿山公园)的申报与建设,为国家政府决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

构建大自然文化育人体系

自然文化研究院成立

自然文化研究院泰山分院揭牌

自然文化研究院张掖分院揭牌

自然文化研究院平朔分院揭牌

首创成立集教学、科研、管理于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机构—自然文化研究院,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,传承“天人合一”的优秀传统文化,探索构建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草、矿为一体的多维度大自然文化观与文化育人体系,推动社会进步,引领地球科学领域一流大学精神与特色文化。



推荐阅读


此地同行 | 小石头带你看北地双十一

北地送你的艺术“唱片”,请接收!

终于见面啦!很高兴见到你!

我校孙友宏教授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

关注消防,生命至上 | 北地消防疏散演习圆满完成

校庆68周年|《天地悠悠》发布!夭夭北地几春秋,其叶蓁蓁竞风流


点击题目即可跳转观看



主办 / 党委宣传部(新闻中心)

封面 / 胡璟怡

素材来源 / 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

美编 / 李诗卿

责编 / 吕松卓 李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